時間:2014-08-06
站在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前,你會把手上的垃圾扔進哪個桶里?盡管杭州市民對“垃圾分類”并不陌生,但真正在給垃圾分類的人寥寥可數。不止杭州,幾乎所有推廣垃圾分類的城市都遭遇了這樣的窘境。為什么推廣難?有一種聲音表示,這是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評價、激勵體系促使市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需要有效的評價、激勵手段
正如每一家企業都有一套評價、激勵體系來發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垃圾分類的推廣也需要這么一套體系。
“垃圾分類也需要打造一條完整的服務產業鏈,并按市場化的方式運作。”浙大網新(600797,股吧)創建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市民卡之父”張旭光進一步解釋說,這條產業鏈里必須要有有效的評價、激勵手段。
張旭光打了一個比方,就像商場會員卡的積分兌換一樣,垃圾分類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評價、激勵市民。
“市民給垃圾分類是一種低碳行為,我們可以像碳匯交易一樣來操作。市民給垃圾分類后可以獲得相應的碳積分,還能兌換碳積分,使垃圾分類碳積分貨幣化。”張旭光給這種“貨幣”取了一個新名字:信用碳幣。他認為,城市市民垃圾分類的行為是城市市民信用的一種,這種“信用”旨在規范人們的綠色低碳行為。
四種形態設計
讓垃圾分類貨幣化
市民通過垃圾分類所獲得的信用碳幣積分激勵可以實現貨幣化和政策化,可是該怎么貨幣化呢?
對此,張旭光做了四種形態的設計:第一種,市民積攢碳幣,有污染的企業像購買碳匯一樣購買碳幣。而這個交易的中間環節由某個政府組織或授權企業來完成;第二種,政府通過公共財政補貼的方式來購買市民手中的信用碳幣或給予信用碳幣“政策化”;第三種,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出面,通過“公益行為”購買市民的信用碳幣,當然,其中少不了政府的鼓勵、支持和相關政策的出臺;第四種,垃圾回收企業支付回收成本,讓碳幣貨幣化。
張旭光還強調,從垃圾分類、積攢信用碳幣積分到碳積分貨幣化,這個過程是不能雙向可逆的,因為這會影響信用碳幣的價值,也就是說,個人之間不能用貨幣購買碳幣,從而影響這一有效評價、激勵措施的政策化優惠待遇。
垃圾分類評價、激勵與貨貨幣化過程當然少不了信息技術的支撐。“我們早已和綠色浙江環保組織合作,把"智慧綠房"引進社區。"智慧綠房"區別于普通的垃圾房,干凈、無味,還劃分了不同的功能區,市民將垃圾在此分類,就可以在專用自助終端刷卡積攢信用碳幣。今年第三季度,杭州市民就能在下城區的現代城社區看到這種特別的垃圾房了。”張旭光說,除了這種創新自助終端系統,“市民卡”也將成為評價、激勵的個人數字化工具,以開設信用碳幣賬戶等方式推動垃圾分類貨幣化。在垃圾分類信用碳幣服務平臺的建設上,浙大網新運用創新CAC架構:云計算平臺+APP+卡,,打造此基于云服務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